学生投票人数:31人
综合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50% |
四星 | 19% |
三星 | 19% |
二星 | 3% |
一星 | 9% |
学生投票人数:31人
办学条件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50% |
四星 | 22% |
三星 | 19% |
二星 | 6% |
一星 | 3% |
学生投票人数:30人
教学质量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51% |
四星 | 20% |
三星 | 10% |
二星 | 13% |
一星 | 6% |
学生投票人数:29人
就业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43% |
四星 | 20% |
三星 | 17% |
二星 | 3% |
一星 | 17% |
专业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开设具有较长的历史,也已成为一个成熟专业。目前该专业在全球已呈细化趋势。即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仅分成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而且分成环境保护机构管理专业、卫生机构行政管理专业、体育机构管理专业以及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专业等。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尤其是我国公共体育发展人才需求,1984年武汉体育学院率先在全国体育院校成立公共事业(体育)管理专业,全国众多综合类大学以及体育类院校在30多年的时间中有近200所大学也相应开设了体育管理相关专业。2007年,天津体育学院进一步拓宽了办学思路,增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方向),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管理及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方法与公共管理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包括较强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外语表达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在体育公共以及私营机构从事管理、决策、咨询、行政、人事与关系处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教育部规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特色课程: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概论、体育法与法律法规、赛事经营管理、体育场馆管理、社区治理、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资源学专业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立了以天津为核心,辐射国内其他省市的有代表性的多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领域涉及体育政府机关行政管理、体育赛事组织策划、体育场馆管理、体育俱乐部管理等多个方面。就业面向主要面向体育政府机构、体育事业单位、体育非营利组织、体育赛事公司以及职业体育俱乐部等相关体育事业及产业相关领域。发展规划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设置以来,历经10年的建设与发展,一直秉承专业办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生存能力的初衷,在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研究等方面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进行调整与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学生的就业状况良好,目前学生的优质就业率为50%以上。在未来的10年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将会进一步的创新与突破,力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上新台阶,为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公共体育发展提供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