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库

2024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摘要: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本页面将展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学生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真实评价,包含综合满意度、就业满意度等。

一、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源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方向)着力培养汽车动力系统工程师本专业依托学校、学院浓郁的汽车特色和办学条件,具备培养高质量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优良环境,主要为汽车工业培养发动机产品设计、性能匹配及试验等方向的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在汽车发动机CAD/CAE、汽车发动机仿真技术及电子控制等方面特色鲜明。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发动机产品设计为主线,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实践能力训练。四年中,理论课程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等基础理论以及汽车构造、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设计及汽车电子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本专业配有汽车发动机性能实验室,配有交流电力测功器试验台、振动噪声测试系统、发动机测试系统、车载网络测试系统、电动液压可变助力动力转向实验台、轿车新能源电机系统、电磁振动实验机、汽车电子抗扰度测试系统、混合动力平台等实验设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促使该专业学生具有从事汽车及发动机设计、制造、试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新能源汽车动力工程的专业知识,熟悉新能源汽车动力基本结构与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动力工程领域从事零部件的设计、匹配、检测、试验等工作的专门应用型人才。预期毕业五年左右的毕业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工程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原理,对工程问题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目标2:能跟踪新能源汽车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运用现代工具进行本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目标3:工作中体现出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以及项目管理能力;目标4:能在跨文化和跨领域的团队中工作、交流、学习,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变化,实现职业发展。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工程专业所必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知识解决本行业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复杂动力工程问题,并能够通过文献研究进行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复杂动力工程问题,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技术领域设计匹配,并能够体现创新意识,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针对复杂动力工程问题,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有效采集实验数据并处理和分析,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动力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具,对复杂动力工程问题进行模拟与计算,并分析和理解现代工具的优缺点。

(6)工程与社会: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能够分析、评价复杂动力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及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解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能评价动力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敬业奉献意识,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应的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且能适应、组织、协调团队分工合作。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动力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清晰有效的书面和口头沟通和交流;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掌握工程相关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能够在动力工程多学科实践中进行过程及资源管理、成本分析及决策。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基于科学方法不断学习,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通过四年中对上述能力的培养,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汽车整车、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车辆电子技术应用、发动机的性能测试与试验研究、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工装以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继续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选科要求>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