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语言文学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通过大类培养期间的课程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生活观,养成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夯实中国语言文学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兴趣,提升从事学科领域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为今后深入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语言文学类实施按大类招生,含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3个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专业分为师范兼非师范方向。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即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按中国语言文学类培养,第二学期末实施专业分流。专业分流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尊重学生意愿,加强分流指导。学生对大类内某专业有较浓厚的兴趣,且满足该专业准入条件,可在大类内填报专业志愿。学院结合学生填报志愿、大类期间所修学分绩点等因素,综合考核确定所分流的专业。1.汉语言文学(含师范、非师范)/学制:四年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吉林省“十三五”特色高水平A类专业、吉林省“十二五”品牌专业、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建有吉林省“中国语言文学跨文化素质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吉林省“十三五”特色优势学科A类、“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已通过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培养目标:师范方向:本专业立足延边,服务吉林,面向全国,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与国家认同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跨文化素质与民族团结意识,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扎根基层,勤奋进取,具有扎实全面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及教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胜任中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优秀的中学教师。非师范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学运用相关的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写作、文献学、比较文学、古代文论,教育学原理,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教育实习、写作技能训练、微格教学、编辑出版实践、新闻采访实践、文秘实践。就业前景:中等学校教师、政府机关和企业文秘人员,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单位记者、编辑,杂志社、出版社等撰稿人、编辑等。
2.汉语言(含师范、非师范)/学制:四年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十一五”特色专业、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吉林省特色高水平A类专业、吉林省一流专业、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先后获批建立华文教育基地、汉语国际推广基地、韩国忠北大学孔子学院,1980年创刊的《汉语学习》(CSSCI)多次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为第二语言汉语教学和汉朝/韩双语研究搭建了国家级平台。专业已形成稳定的双语双文化特色和优势,在全国少数民族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外公认的汉朝/韩双语双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目标:师范方向: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立足延边,服务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跨文化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素养,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朝鲜语基础知识,以及教师教育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汉朝双语研究与应用能力,以及与汉语言文字教学相关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非师范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跨文化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与文化素养,掌握汉语言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以及计算机基础,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朝鲜语基础知识,具备汉朝双语研究与翻译应用能力,能在政府机关、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翻译等与汉语言文字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朝汉语翻译基础(双向)、语用学、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文学名篇解读、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写作、口语表达、朝汉文体翻译(双向)、朝汉商务翻译(双向)、跨文化交际、教育学原理,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微格教学、翻译见习、翻译实习、文秘实践、编辑出版实践、三字一话、毕业论文等。就业前景:高等、中等学校教师,特别是朝鲜族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机构(孔子学院等)对外汉语教师;在海关边防、国家安全部门、政府机关、文化传媒、教育培训、新闻出版、外资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汉朝(韩)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与双向翻译工作等。
3.汉语国际教育/学制:四年专业以“双语”、“双文化”、“双向”、“双技能”为特色,强调语言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立足于中国语言文化,辅之以中外国情常识,借助于国际交流合作,集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才艺展示、国家形象传播为一体,凸显人文性、师范性与国际化特征。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汉韩双语、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以及教育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国内汉语国际教育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能够在东北亚地区及世界更广泛的地区胜任汉语推广工作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及适应在境内外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文秘等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用学、语义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国文化通论、基础写作、汉韩基础互译。主要实践环节:教育实习、翻译实习、毕业论文、中华才艺训练。就业前景:国内外大中专院校及各类汉语国际教育机构的对外汉语教师(包括大中小学管理和教学岗位、教育培训机构、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文化宣传、新闻出版部门、海关、边防、国家安全部门以及外事部门等国家机关、语言研究与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