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投票人数:26人
综合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52% |
四星 | 19% |
三星 | 19% |
二星 | 7% |
一星 | 3% |
学生投票人数:32人
办学条件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49% |
四星 | 21% |
三星 | 15% |
二星 | 6% |
一星 | 9% |
学生投票人数:21人
教学质量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49% |
四星 | 19% |
三星 | 19% |
二星 | 4% |
一星 | 9% |
学生投票人数:20人
就业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35% |
四星 | 10% |
三星 | 25% |
二星 | 5% |
一星 | 25% |
专业历史沿革:本专业追溯于1985年湖南科技大学建校最早的水文地质/水文水资源专业,于1985年招收第一批水文地质/水文水资源专业本科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于2002年正式招收本科生,2009年获市政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水利领域),2010年获市政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2021年获市政工程方向博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2018年市政工程(土木工程学科)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培育学科,2020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软科全国专业排名为B+(37/198)。专业特色:(1)以培养学生能力与基本素质为主线,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2)在培养环节中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立体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多维知识结构和创新性解决城市给排水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3)知识体系中在坚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方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础上适度拓展人才服务领域,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和地方重大需求,服务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智慧给水排水、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工程领域。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胜任水开采、输配送、水质控制、建设与运营等各类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工作,实践能力强,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教职人员17人,其中教师16人,实验教学人员1人;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46~60岁7人,36~45岁7人,35岁以下3人;博士13人,占教师总数的76.4%;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特许化学家1人,湖南省普遍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2018年获湖南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称号,近5年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50余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本专业结合学校矿业特色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特征,在高效净水功能材料、南方城镇污水深度处理、污泥减量化及资源利用、水体重金属污染防控等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主要课程:水力学、水泵与水泵站、给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给排水工程结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工程施工与组织、水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城市水工程仪表与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高层建筑给排水、工业水处理等。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到各类规划建筑设计院、城市公用事业部门、城市市政建设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大中型工业企业、房地产公司、科研部门及高校等单位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施工和教学等工作。一直以来,本专业就业率在湖南科技大学各专业名列前茅,连续多年就业率超过96%,职位需求/毕业生人数比大于30:1,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优秀人才1200余人;近三年年均硕士研究生升学率处于学校前列,超过25%,均被名校录取;2021年,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在湖南科技大学各专业排名第一。本专业招收理工类(选考物理类)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