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投票人数:37人
综合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69% |
四星 | 16% |
三星 | 8% |
二星 | 2% |
一星 | 5% |
学生投票人数:43人
办学条件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74% |
四星 | 11% |
三星 | 7% |
二星 | 4% |
一星 | 4% |
学生投票人数:37人
教学质量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78% |
四星 | 10% |
三星 | 5% |
二星 | 2% |
一星 | 5% |
学生投票人数:37人
就业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55% |
四星 | 16% |
三星 | 16% |
二星 | 5% |
一星 | 8%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目标:培养“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与技术知识”的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的卓越工程师与一流专业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核专业导论与核安全文化、核物理与辐射安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化工机械与材料、核化工原理、核燃料循环化学工艺学、核化工过程建模与仿真、基础化学实验、核化工综合实验、放射化学综合实验、核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核化工过程系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特色:1、该专业2010年被正式批准成为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之一。采用“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学生有3年在校进行基础理论学习,累计1年时间到国内主要的核燃料循环企业及相关科研(设计)院所等单位进行实习、实验及毕业设计等,以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2、学院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四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心分别建设在中核下属企事业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四〇四有限责任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该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主要在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3、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心实践累计1年,毕业后可以到上述单位参加工作,也可以考取本校“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学科或其他院校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本校“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学科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代表学科,在本科“3+1”培养模式基础上继续进行“1+1”模式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