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库

2024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类专业

摘要: 北京大学心理学类专业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本页面将展示北京大学的学生对心理学类专业的真实评价,包含综合满意度、就业满意度等。
查看心理学类:专业分数线 >

一、北京大学心理学类专业怎么样?

一、基本概况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简称:心理学院)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进入ESH 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学院系。在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理学院一直位列大陆高校心理学院/系的榜首,在QS发布的2020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学科)排名世界第47位。历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心理学院人数均位居大陆心理学教学科研单位前列。2017年,学院主持建设的心理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心理学A+单位。基础心理学是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特色专业(2008)、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9)和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2012)。心理学院学科方向设置围绕国际学术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涵盖了探索行为和精神过程的脑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企业管理和组织建设的工业与经济心理学、针对婴幼儿和青少年成长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关注心理异常与临床治疗的临床心理学等。

二、师资力量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现有教员47人,行政教辅人员11人。教员系列中,教授13人,研究员12人,副教授16人,助理研究员1人,讲师5人。其中包括“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求是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2015年以来的近五年间,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师以第一和/或通讯单位发表SCI/SSCI期刊论文400余篇,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Human Behaviours、Neuron、PNAS、Current Biology、eLife、Journal of Neuroscience、CerebralCortex、Journal of ExperimentalPsychology:General、Academy of ManagementJourna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Journal of AbnormalPsychology、ChildDevelopment、AnnualReview of Neuroscience、AnnualReview of Psychology、Trends inCognitiveSciences、Nature Review sNeuroscience等心理学和脑科学顶级杂志。2010年以来的近十年间,心理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重点项目、优青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973项目、863项目和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共计1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科研经费超1.5亿元。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师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力。截至2019年底,累计有25位老师担任48份国内外知名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这些期刊包括Current Biology、ExperimentalBrainResearch、NeuroImage、SocialCognitiveandAffectiveNeurosci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NeuroscienceandBiobehavioralReview s、Journal of Cross-culturalPsychology、Journal of BusinessandPsychology、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Journal of Management、Journal of Gerontology:PsychologicalSciences。2013年韩世辉教授与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共同创办了《CultureandBrain》(文化与大脑)学术期刊,全球发行。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界兼任很多学术要职。周晓林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吴艳红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彦捷教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和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垒教授担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钱铭怡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甘怡群教授担任国际应用心理学会(IAAP)健康心理分会秘书长、候任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行为与健康专业委员会(筹)理事长。罗欢研究员担任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三、人才培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现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可授予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以来,心理学院的本科生招生规模40人左右,每年选择心理学双学位的北京大学本科学生有120人。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70人左右(包括25名左右的学术型硕士和40名左右的专业型硕士),博士生的招生规模3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招生考录比居北京大学前列。心理学院的学生来源日趋国际化,现有学生来源包括港澳台、美国、加拿大、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设有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学院获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2011-2016年),拥有三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实验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三门小班教学课程。2012年起,心理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并资助优秀本科生出访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国际著名大学的暑研暑校。

2020年起,学院开设了“张香桐”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张香桐班),该项目以培养本科生成长为国际一流青年学者为目的。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实行导师指导下的学分制。心理学院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包括侧重基础科学研究的学术型硕士和侧重于应用实践的专业型硕士,学制均为三年制。从2017年起,心理学院招收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方向上的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去向包括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深受用人单位认可。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注重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与国际学术前沿的接轨,加速学生的专业科研能力的成长,为中国心理学培养了一大批顶尖科研人才。截至2015年,毕业生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讲座教授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6人。在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中已有近30名毕业生担任教职。在国内心理学界的领军单位中,包括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他们的负责人均为北京大学心理学院培养的杰出人才代表。

四、科研条件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现有教学、科研和办公场所约5200m2,包括北京大学哲学楼1、2层和王克桢楼11、12、13、16、17层。此外在北京大学动物中心和幼教中心拥有相关的行为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拥有开展人和动物脑功能(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意识、社会认知等)研究的多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对儿童、青少年和职业群体等各年龄阶段的个体和团队进行行为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系统。心理学院拥有的大型先进仪器和软件系统包括: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仪、影像导航经颅磁刺激仪、高精度经颅电刺激系统、多导脑电系统、双眼追踪系统、核磁共振专用的反馈系统和同步系统、多种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刺激系统、运动捕捉及测试系统等,设备仪器原值约1648万元。学院教员可以便利使用北京大学脑成像中心的3T磁共振成像系统和脑磁仪。

五、专业设置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科学研究与学生培养围绕学术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发展形成了认知神经科学、工业与经济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四个研究方向,并设置了四个学系。1、脑与认知科学系。研究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决策、意识、社会认知、运动控制的认知和神经机制。2、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系。研究企业管理和经济活动中的员工行为、领导过程、职业健康、风险认知与决策偏好等。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研究儿童早期语言、阅读、社会性、执行控制能力的发展、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机制及预防等。4、临床与健康心理学系。关注心理异常与临床治疗,研究临床与病理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量、强迫症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等。

六、发展定位“依托北京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基于国际前沿研究基础,建设世界一流心理学科”是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发展定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思路的指引下,心理学院的中长期学科发展目标强调:围绕优势基础学科研究引领国际学术发展;围绕国家中长期重大发展需求稳步推进成果转化;加强领军帅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力度招聘学科发展急需方向的骨干人才;升级研究基地,建设跨学科重点实验室。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在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支持下,乘国家脑计划的东风,推动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依托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聚焦于让大众认识行为与心理健康、提升行为与健康心理、消除心理疾病与恢复心理机能的社会实践服务,在国民精神健康、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贡献。在人才培养方面,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领军人才。具体参看:http://www.psy.pku.edu.cn/

继续看:北京大学
心理学类专业分数线>
继续看:北京大学
心理学类专业选科要求>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