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投票人数:27人
综合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65% |
四星 | 25% |
三星 | 3% |
二星 | 7% |
一星 | 0% |
学生投票人数:26人
办学条件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67% |
四星 | 23% |
三星 | 7% |
二星 | 0% |
一星 | 3% |
学生投票人数:26人
教学质量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71% |
四星 | 19% |
三星 | 7% |
二星 | 0% |
一星 | 3% |
学生投票人数:26人
就业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30% |
四星 | 15% |
三星 | 41% |
二星 | 11% |
一星 | 3% |
历史学系(历史学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建于1899年秋(时称京师大学堂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史学教育科系,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历史最久,培养人才最多,社会影响最大。改革开放以来,学科建设又有长足的发展。1981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地区国别史、世界近现代史和考古学(当时属历史学系)5个学科点获得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学科点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1992年历史学系被评为全国高校历史学科第一家博士后流动站。1994年被评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本科)培养基地。1998年获得国家首批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0年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学科点再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4年教育部组织一级学科评估,北京大学历史学科在全国高校中排名首位。现有在职教师67人。具体包括:教授35人,副教授27人(教授、副教授中博士生导师共39人),讲师5人。设有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世界上古中古史教研室、欧美近现代史教研室、亚非拉近现代史教研室、专门史教研室、历史文献学与电子资源学教研室、民族史教研室、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世界史研究所共10个教学研究实体。百余年来,近现代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李大钊、胡适、马叙伦、陈寅恪、陈垣、陈翰笙、傅斯年、董作宾、钱穆、顾颉刚、翦伯赞、向达、郑天挺、齐思和、邓广铭、周一良等,都曾在这里工作和学习过。历史学系不仅为国家培养为数众多的历史学家,还有不少毕业生在其他岗位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做出重要贡献。本科生招生专业名称为历史学。必修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欧美近代史、亚非拉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历史文选、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和外国史学史共14门。至大学三年级,分流为历史学(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专业。轮流滚动开设的选修课程有断代史、专题史、国别史、史料选读等100余门。历史学系每年评选的奖助学金资源丰富,主要有:光华、优龙、细越、董氏东方、松下电器、五四、谢培智、杨乃英、华藏、唐仲英、侨心、安重根、宝钢、摩托罗拉优、玫琳凯、雏鹰、卡乐B日本研究、韩国学、依田熹家、刘绍唐等。学校每年评选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和学习优秀单项奖,并评选校长、政、泰兆三种基金资助本科生进行科研活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以及郑格如、晨兴、香港校友会、曾宪梓、浩瀚等助学金,或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历史学系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著名高等院校的相关系所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聘请了多名海外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每年接待数十名海外学者、研究生前来访问或进修,也选派若干教师和学生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讲学、进修等活动。经常举办海外学者学术讲座和国际学术会议。历史学系1999至2004六年间共毕业本科生210人,其中56%就读硕士研究生,9%出国,35%在各省市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2005年毕业本科生29人,其中19人继续就读硕士研究生,3人出国,7人参加工作。历史学系的详细介绍参见网页:http://www.hist.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