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库

2024年清华大学新闻学专业

摘要: 清华大学新闻学专业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本页面将展示清华大学的学生对新闻学专业的真实评价,包含综合满意度、就业满意度等。

一、清华大学新闻学专业好不好?

综合满意度:4.1分

学生投票人数:34人

综合满意度 占比
五星 56%
四星 26%
三星 8%
二星 5%
一星 5%
办学条件满意度:4.5分

学生投票人数:35人

办学条件满意度 占比
五星 65%
四星 25%
三星 8%
二星 0%
一星 2%
教学质量满意度:4.2分

学生投票人数:35人

教学质量满意度 占比
五星 53%
四星 28%
三星 14%
二星 0%
一星 5%
就业满意度:4.0分

学生投票人数:35人

就业满意度 占比
五星 39%
四星 37%
三星 20%
二星 2%
一星 2%

二、清华大学新闻学专业怎么样?

新闻学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2年4月,其前身是清华大学1985年开设的中文系编辑学专业和1998年成立的传播系。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任院长。新闻传播学科是清华大学重点发展的学科。学院设有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影视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挂靠在学院。这些中心承担多项国际、国内重要科研项目,出版学术著作,并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大量决策和建议,在新闻学、国际传播、影视传播、新媒体传播、文化产业和媒介经­营管理等领域,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迅速。1995年获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增列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的新闻学专业入选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学院的整体实力包括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人均发表的科研著作和论文数均居国内高校同行前列;近几年来,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新闻院系的本科毕业生第一名均有选择到我院继续学习深造,显示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三高”的师资队伍学院共有全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13人(包括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教师队伍特色鲜明:一是国际化程度高,大部分教师在国外学习、工作过;二是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高,占教师数的72%;三是具有在媒体从业经历的教师比例高,约70%的教师具有媒体从业经历。如院长范敬宜教授,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李希光教授,曾在新华社和《华盛顿邮报》等担任高级记者;司久岳教授,曾担任新华社常驻美国的高级记者长达八年;张小琴曾获“金话筒奖”,兼任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栏目主持人,《新闻调查》栏目出镜记者等。此外,学院还聘有校内兼职教授2名,校外兼职教授8名,包括原英文《中国日报》总编辑朱英璜、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曹景行先生及著名国际学者和媒体人多人常年在学院任教。

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育人模式学院以“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为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国际视野及交流能力、娴熟的新闻传播技巧。在课程设置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跨学科课程约占总学分50%;专业课程约占50%。其中包括:新闻学原理、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采写、传播学原理、新闻评论、报刊编辑、广播电视新闻、网络新闻学、新媒体导论、影视艺术、媒体经营与管理、媒介伦理与法规、媒介批评、电视摄像、电视编辑和新闻摄影等。其中,“新闻采访与写作”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学院绝大多数教授均为本科生开设专业课,同时学院经常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和业界骨干开设讲座。在人才培养上,学院一方面强调“读万卷书”,倡导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要求学生打下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重视“行万里路”,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面向基层,关注国计民生,了解国情民情。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新闻实践足迹涉及新疆楼兰古城、内蒙古草原、太行山老区、红军长征路、罗布泊、珍宝岛、北大荒等,收到良好效果。2003级李强同学,利用寒假在山西沁源县进行社会调查,写成4万余字《乡村八记》,《人民日报》以半版篇幅刊发。温家宝总理亲笔复信院长范敬宜教授,称赞“《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建议有内容的农村调查”。2006年2月7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刊发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调查组的报告《培养深爱国家和人民的当代大学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调查》,同时教育部以1号文件转发全国高校。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积极开展与中央新闻媒体的合作,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单位都是学生的实习平台。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到主流媒体实习一个学期。同时,为进一步培养熟悉境外传媒机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新闻与传播学院还与境外媒介机构进行探索性的合作,如选派学生到《南华早报》、路透社北京分社和韩国放送公社(KBS)等媒介机构实习。学生的“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学生自己创办的报纸《清新时报》,在美清华园得到广大学子的认可与称道,2007年法国总统萨科奇来清华发表演讲,我院学生上台致意,同时赠送了一份《清新时报》。由2005届毕业生拍摄的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纪事》栏目播出,并获得2007年国际纪录片评选“金熊猫”奖。许多学生还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2004级同学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完成的“首都农民工媒体接触行为调查报告”,被中共中央理论刊物转发。200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学院学生的作品集《学在清华(新闻传播卷)》,汇集一批学生的科研成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创新人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别强化学生的英语训练,提高听、说、读、写及实际应用能力。除学校开设的普通英语课程外,学院还为本科生每个学期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不少专业课程也都采用英语或者双语教学。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化的另一体现就是,本科每一个班中,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外国学生,各国学生在一起上课,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学院与国际知名媒体及公司建有联合研究机构,如“清华—路透联合新闻研究室”、“清华—奥美公共形象研究室”、“清华—拜尔公共健康与媒体研究室”、“清华—日本经济新闻社媒体研究所”等等,为学生参与国际合作研究提供条件;许多国际上的传媒机构在学院设立了奖学金,如东南亚最大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奖学金、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英国路透社奖学金、韩国KBS电视台奖学金以及法国杜孟奖学金等。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本科学生将有机会在本科阶段到海外学习交流。从2007年起,学院开设了全英文授课的“财经新闻”硕士研究生国际项目,有志在该方向继续深造的国内本科毕业生,可选择该硕士项目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一起学习。就业前景新闻与传播方向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传播、广告公关等媒体或机构从事采编、策划、管理和研究等工作。无论实习还是就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均获得用人部门的高度评价,到主流媒体和党政机关就业是毕业生的主要选择。成绩优良的毕业生有机会免试直接攻读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在全国新闻传播院系中名列前茅。2007年46位本科生毕业中18位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约占学生总数的40%,同时有5位出国(境)继续深造。联系方式网址:http://www.tsjc.tsinghua.edu.cn/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