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投票人数:65人
综合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66% |
四星 | 23% |
三星 | 4% |
二星 | 1% |
一星 | 6% |
学生投票人数:66人
办学条件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64% |
四星 | 22% |
三星 | 9% |
二星 | 1% |
一星 | 4% |
学生投票人数:62人
教学质量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61% |
四星 | 25% |
三星 | 8% |
二星 | 3% |
一星 | 3% |
学生投票人数:60人
就业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50% |
四星 | 21% |
三星 | 15% |
二星 | 1% |
一星 | 13% |
一、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于2003年建立,六年来,本专业快速而健康的发展,至今已有四届毕业生。通过对鲁东南地区和半岛经济圈的一些大、中型电子企业的广泛调研,掌握了电子电器质量检测职业岗位(群)的存在,及该专业岗位人才的专业、学历、需求量等方面的情况,确定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是:坚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省内电子企业的发展现状相结合,培养电子企业质量检测工作需要的高素质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
办学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省内电子企业的发展现状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坚持正确处理规模、结构和质量的关系,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办学发展目标是在近年内,通过改革与发展,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省级示范性专业,成为省内本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为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发展和电子类企业质量检验、检测队伍的发展壮大作出新的贡献。
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清晰的办学思路,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注重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产学结合教育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教学、专业建设与改革,不断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材建设,高度重视高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二、师资队伍结构
本专业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2人,其中企业兼职教师3人。高级以上职称3人,占25%。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主讲教师中年龄35岁以下6人,占50%,35—45岁4人,占33.3%,45岁以上2人,占16.7%,形成了年龄结构、职称层次结构和学历层次结构合理的教学和学术梯队。完全胜任本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硕士7人,占58.3%。
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0人,占83.3%。
有一批实践能力强的校外兼职教师。
三、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电子测量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仪表技术、EDA技术、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等专业知识与技能。
四、主要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
1.主要课程
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计算机系统与维护、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CAD、、EDA、电子测量、可编程控制器件原理及应用、家电原理及维修。
2.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电子工艺实训、电子线路实训、传感器实训、C语言实训、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实训、、彩色电视原理与维修实训、单片机实训、电子CAD实训、PLC实训、EDA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
五、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就业岗位包括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各种电子设备维修与维护技术人员、电子产品、集成电路设计人员的基础性人员等。具体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在已经毕业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从事本行业的专业技术工作,在本单位挑起部门工作的重任。往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为了解本专业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表现,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2008年7月应用电子技术教研室派出6名教师组成3个跟踪调查组,分赴部分用人单位,征集对我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单位填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等形式,从德、能、勤、绩四方面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根据调查统计,本专业2008届毕业生综合评价优良率(满意率)为70%,称职率为100%。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一、紧跟高职教育发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本位,所以,应该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注重技能培养,针对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开设了现场教学、实验、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比例达到60%,并且针对每项实践教学项目制订了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随着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力度也将随之调整,以更好的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体系结构,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分为基本型、综合设计型、提高型(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实践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及时吸收新技术进入实践教学课堂。制定电工基础实验(训)—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训)—单片机实验(训)—综合设计实(训)—专业实训—科研创新活动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立足于实践教学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形成“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设立7门循序渐进、相互关联的实验实训课程,单独设课,这些实验实训课程分别由电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室、单片机室、电子工艺实训室、音像实训室完成。
三、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教学项目
1.基本实验。全面审视基本实验题目,精选基本实验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和专业需要而设置,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电工电子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能力,该实验项目作为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项目。
2.课程实训。开设内容丰富的课程实训,是普及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3.提高型实践。这部分实验主要是学生结合老师的科研项目,承担一部分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开发研究能力。
4.创新性实践。这部分实践是基本教学范围之外的实践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进行实训,采用特长生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性实践,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每年进行评比,取得优秀成绩者在就业中予以优先推荐。
5.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技能鉴定,实施多证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四、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明确增加实践项目
通过加强实践课程的整合、独立设课,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逐步更新实践内容,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压缩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训项目,如利用Multisim、AutoCAD、Protel等进行课程的系统设计、辅助分析和仿真,实现了软硬件结合,更好地完成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五、实践教学与科研、工程等实际应用结合情况
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总体水平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与实际能力培养相结合。例如:电子实训室课外开放期间开展的“LED手电筒”“音频功放”等电子小产品的制作、电子工艺实训室课余时间作为电子大赛的科技活动中心。各实验实训室都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硬件和软件密切结合,成为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的培训基地;将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使有关实验实训室成为职业技能考核的培训和考核基地。
六、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重视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与相关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活动的渠道。几年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先后与海信集团、山东比特电子工业公司、日照立德电子科技公司、山东中泰电气科技公司等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并逐渐稳定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专业教师走出去锻炼、把企业专家请进来交流,促进产学研的合作;也使大批学生到企业顶岗历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电子实训室
电子工艺实训室
音像实训室
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室
PLC实训室
传感器实训室
电工考证实训室
专业特色与创新
一、紧跟行业现状,采用现场教学和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
将教学体系与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体系相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突出实践训练,从而使学生达到学而能用。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环境、熟悉企业管理制度,大大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如在SMT生产线上,学生参与实际的电子产品电路组装生产,进行“真刀真枪”的学习和训练,从而真正掌握SMT生产的全过程:从SMT生产工艺编制、设备操作管理、到品质控制的全面训练。
二、自行开发和研制实训设备,创造规范、仿真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理论授课的同时,突出随堂实验教学和专业实践训练周。其中,随堂实验教学方法灵活,专用实训周课时充足,实践技能训练按照“基本—复杂—综合”的方式进行,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充分的结合。通过毕业生回访,单位和技术人员对学生娴熟的技能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1.计算机仿真用于开展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利用Multisim、Protel、Max—plusⅡ等软件进行课程设计、辅助分析和仿真,实现了软硬件结合,更好地完成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2.实验室开放管理,推动学生个性化培养
实验室进行了全方位开放。师生以实验室为平台,结合教师学术专长和学生兴趣,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创新型实验。大大推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3.学生助教
在某些课程如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音像技术、CAD/Protel等实践训练中,特别是在基本技能的实验课训练中,我们在高年级选拔一批理论基础较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尖子生直接参与助教活动,让他们协助实验指导老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验教学进行辅导,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维护维修。
三、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师生共同参与
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学生课余时间吸引到学习和创造中来。为了使第二课堂活动在充分立足自身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开展,除了学生积极参与外,教师的主导作用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将学生“电子创新活动小组”在业务上与应用电子技术教研室挂钩,并且在“教师岗位职责”中明确规定每位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指导的工作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效果非常突出,学生大大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实际动手能力。
四、全面实施“5S管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来自一线企业的信息是:技术不是影响工作的第一因素,员工软技能的缺失(沟通、团队合作、推销和营销自己等)才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也就是说,企业所需要的不只是会几门技术的学生,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合格技术人员。企业非常希望招聘认同企业文化、与企业有共同语言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对高职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求其在专业技能上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而且在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方面也应该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职业素养培养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上,而应当在此基础上加强职业素养训导和行为训练,"三管齐下",相互结合,才能使受教育者知行统一,增强实效。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毕业前就熟悉企业氛围,有一个更好的就业渠道,决定在实验室、办公室、学生公寓全面推行5S管理,要求教职工、学生在课堂、实训室、办公室等场所做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一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学生养成“从小事做起,认真、讲究地做好每件事”的习惯,塑造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培养勤奋、节俭、务实、守纪的职业素养。极大提升了师生与企业的沟通能力以及自身的管理能力。培养的毕业生受到企业的好评。
五、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自身管理能力得到加强后,开放了部分实验室,学生可以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到实验室进行试验验证、技能提高、自我创造等活动。为了延长学生的活动时间,将部分实验室在下班时间由学生电子协会管理,供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使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也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六、学生取得的成绩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在2006年的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了1个省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参赛的三个队分别获得了省一等奖、省二等奖和成功参赛奖。在2008年的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又取得了1个省三等奖和3个成功参赛奖。
附:部分学生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