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程(本科学制四年)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熟练掌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具备先进印刷复制工程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各类印刷企业和科研单位从事印刷工艺设计、印刷生产实施、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具有人文品格、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专业课):印刷概论、制印化学、印刷色彩、印刷材料、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设备、印刷制版工艺、印前图像处理、图文制作与排版、印刷成本核算、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印后加工工艺、特种印刷、印刷企业管理、印刷营销与业务、包装结构设计、电子出版物设计与制作、印刷专业英语、多媒体技术、出版与发行、3D打印技术、印刷操作实训、印刷生产实习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现代彩色印刷包装中心、印刷包装物资公司、报社、出版社、广告公司及相关领域从事现代印刷包装工艺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目前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青岛人民印务有限公司、东港安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海德堡印刷设备有限公司、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半岛传媒有限公司、青岛东方丰采包装印刷有限公司、青岛大金彩印有限公司、青岛海蓝印刷有限公司、乐喜力印刷包装有限公司、苏州裕同印刷有限公司等。实习期工资约在2000左右,转正后工资多在3000多元,成为技术骨干后工资可达7000—8000千元。
职业资格证书工艺流程对应工种考核认证项目印前图形图像处理员(中、高级)CTP制版工(中、高级)印刷平版印刷工(中、高级)网版印刷工(中、高级)印后印品整饰工(中、高级)包装包装材料检验员(中、高级)包装设计师(中、高级)师资力量白家旺教授,印刷学院学术带头人。全国高职高专印刷包装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培训专家委员会首届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印刷技能大赛裁判员,在印刷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在全国教育界有相当的影响力,已被中国印刷人物志收录。主要科研成果:1、国务院重大办八五攻关项目JB380-1胶印机的研制通过陕西省科技成果及新产品鉴定,获陕西省科技成果洽谈会铜牌奖;2、《网纹辊及其制造工艺》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200810065093.0;3、论文《YPA2A型胶印机墨辊压力调节》获广东省印刷技术协会二等奖;4、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印刷设备》参编、主审;5、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印刷机械基础知识》主编;6、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包装概论》主审;7、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统编教材《胶印机操作与维修》主审。印刷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8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9名,“双师型”教师12名,全部任课教师均有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10人,外聘实践指导教师9人,均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均较合理。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并有来自企业一线拥有丰富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为专业教学形成有益补充。教学科研印刷学院2011年开始与李沧区区政府合作建立印刷新材料研发基地,现李沧区已将该项目申请提交青岛市政府。2012年与青岛市新闻出版局所属服务培训机构合作培训企业职工及对下岗再就业人员再培训。2012年6月,印刷学院学生获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获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2013年5月成功举办山东省大学生绿色印刷技能大赛,获得圆满成功。2014年1月,印刷学院“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主线,构建职业特色课程体系”,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实践教学全面推行“注重实践,产学融合”,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探索建立“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了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其中校内实训基地占地2200平方米,从印前设计到制版到印刷再到印后加工,仪器设备一应俱全。81台相关设备的总价值达到1300余万元,其中拥有海德堡四开四色印刷机、对开双面印刷机、八开印刷机、数控切纸机、对开热敏CTP系统、数字印刷系统、折页机、覆膜机、糊盒机、烫金模切机、胶印印刷模拟软件、专业顶级分光光度计,油墨配色系统等。该实训基地是融教学、生产、实训、项目研发、社会培训、职业技能大赛基地、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明显高职特色,一流水平的、现代化的、开放式的、能体现"教学做"一体的公共实训基地印刷学院先后选择了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经济效益好、管理科学规范的生产企业与之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本学院拥有校外实训基地15家,如半岛印刷传媒有限公司、青岛印务有限公司、海德堡印刷设备有限公司、贤俊龙印刷有限公司、青岛大金彩印有限公司、青岛海蓝印刷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多为山东省50强,甚至全国印刷企业百强,可使学生们全方位锻炼实践操作能力。2014年3月21日,青岛市教育局局长与各高职院校校长一行莅临印刷学院实训基地参观指导,并高度赞扬了印刷包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