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素质,符合智能制造发展需求,能在企业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机电设备的控制,或在相关行业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面向智能制造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本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修满学分。计划总学时为2580学时,总学分为165学分。学生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总学分,并取得第二课堂规定的总学分,符合学院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院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二、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把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优化队伍结构、实现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引进人才和实施各项建设措施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科研能力强、具有机械教育特色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队伍,目前专兼职教师有2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13名、助教4名。教师平均年龄为34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三、专业特色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我系设立最早最具实力的本科专业之一,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本专业拥有一支专精结合、梯队结构合理、本领过硬的教师队伍。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和“智能+”的提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坚持理论、设计、实验、实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充分调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坚持机电融合。形成理论与实践融合、机与电融合、技能与工程融合、校与企融合的“四融合”教学特色。通过系统学习,本专业学生能掌握“炼石成金”的机械设计制造全过程专业知识,了解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原理、结构和应用,构建了机器人技术基础、仿真、应用编程和智能制造四大实验实训环节,为实现该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开设数控技术编程操作、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PLC的编程操作、金工实训等十几项实践教学。该专业与北京至芯科技公司、迈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建立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四、核心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机械控制工程、机械CAD/CAM、智能制造工业控制软件及其应用、人工智能算法、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五、升学就业本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有:从事与智能制造技术相关的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六、实习实践实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数控技术编程实训: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智能制造工业控制软件编程操作: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光机电一体化实验:七、赛事经历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创新创业类竞赛,曾获以下奖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两项,获奖作品分别为:“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生活污水与雨水回收系统”、“全自动太阳能斯特林发电机”;“第十一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竞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获奖作品分别为:“机床振动能量回收装置”、“智慧工厂”;“第十二届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竞赛”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获奖作品分别为:“全自动太阳能斯特林发电机”、“潮汐能水上垃圾收集器”、“新型自发电节能足浴盆”、“微型液压装配机”;“第十三届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竞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获奖作品分别为:“悬挂式自动传菜设备”、“倾斜式雕刻机”、“基于蓝牙控制的清洗消毒一体机”、“定子转子发动机气缸”;“第十四届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竞赛”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第十五届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竞赛”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四项;“第十六届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竞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六项;“首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一项,获奖作品为“便携式莫锥刀具拆卸套装工具”;2015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获山东赛区一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十三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一项;第十四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一项;第十五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大赛获奖证书学生作品:基于水下遥控平台的多用途机器人学生科技作品:全自动太阳能斯特林发电机学生科技作品:水上垃圾收集器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