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录取线多少分2026年?本文将奉上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2025年在全国各省的最低分数线及位次,2026年有意报考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的高考生可以参考,看看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大概多少分能考上。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位于江苏苏州,隶属于教育部,是一所公立性质的综合类大学。目前,学校已经成功进入985、211、双一流、中央部属大学行列,入选卓越法律、卓越农林、双万计划,是拥有保研资格的大学之一。
,学校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被教育部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是整个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最好的学科。
根据考试院公布的2025年招录数据,高考100网为大家整理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在全国各省市文科及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供2026年即将高考的同学们在报考前查阅。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25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 省市 | 专业组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1) | 662 | 1961 | |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2)(中外合办) | 655 | 2652 | |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3)(中外合办) | 659 | 2246 | |
| 天津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1组(中外合作) | 663 | 1923 | |
| 河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历史组 | 632 | 1349 | |
| 河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物理组 | 629 | 9827 | |
| 山西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001组(合作办学) | 616 | 993 | |
| 山西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301组(合作办学) | 625 | 4813 | |
| 山西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302组(合作办学) | 636 | 3186 | |
| 内蒙古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001组(中外合作) | 641 | 254 | |
| 内蒙古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002组(中外合作) | 644 | 1490 | |
| 辽宁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物理组 | 643 | 3397 | |
| 辽宁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历史组 | 622 | 824 | |
| 黑龙江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002组(中外合作) | 607 | 634 | |
| 黑龙江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003组(中外合作) | 621 | 3167 | |
| 黑龙江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004组(中外合作) | 637 | 1722 | |
| 上海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1) |
580分 以上 |
4096位 以内 |
|
| 上海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2)(中外合作办学) |
580分 以上 |
4096位 以内 |
|
| 上海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3)(中外合作办学) |
580分 以上 |
4096位 以内 |
|
| 江苏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2组(中外合作办学) | 627 | 1489 | |
| 江苏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3组(中外合作办学) | 643 | 6732 | |
| 江苏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4组(中外合作办学) | 649 | 4675 | |
| 江苏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5组 | 658 | 2414 | |
| 浙江 | - | 656 | 8194 | |
| 安徽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01组(中外合作办学) | 641 | 6627 | |
| 安徽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02组(中外合作办学) | 622 | 1191 | |
| 安徽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02组 | 668 | 1131 | |
| 福建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500组 | 657 | 1185 | |
| 江西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102组(中外合作) | 613 | 1146 | |
| 江西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501组(中外合作) | 619 | 3994 | |
| 江西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502组(中外合作) | 624 | 3117 | |
| 江西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503组 | 643 | 1004 | |
| 山东 | - | 631 | 8570 | |
| 湖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02组(中外合作) | 622 | 1149 | |
| 湖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03组 | 654 | 1350 | |
| 湖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04组(中外合作) | 627 | 5619 | |
| 湖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05组(中外合作) | 635 | 3916 | |
| 湖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105组 | 661 | 1088 | |
| 湖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202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612 | 1372 | |
| 湖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203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632 | 5402 | |
| 湖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204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645 | 2936 | |
| 广东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204组(中外合作) | 624 | 1503 | |
| 广东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205组(中外合作) | 635 | 7729 | |
| 广东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206组(中外合作) | 654 | 3035 | |
| 海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1)(中外合作) | 718 | 1136 | |
| 重庆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物理组 | 633 | 3902 | |
| 重庆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历史组 | 617 | 749 | |
| 四川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专业组101(中外合作) | 636 | 6992 | |
| 四川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专业组102 | 663 | 1500 | |
| 四川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专业组103(中外合作) | 654 | 2681 | |
学校拥有13名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3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担任委员会顾问,罗国杰、曾宪义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2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9人担任副主任委员;15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先后有38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25位专家入选中央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成为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学校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宋涛、吴大琨、黄达、戴逸、肖前、罗国杰、黄顺基、王思治、高鸿业、卫兴华、胡钧、王传纶、周升业、陈共、周诚、严瑞珍、高铭暄、许崇德、孙国华、王作富、刘佩弦、许征帆、庄福龄、何沁、彭明、彦奇、高放、方汉奇、蓝鸿文、甘惜分、萨师煊、李占祥、赵履宽、钟契夫、李文海、吴宝康、邬沧萍、陈先达、夏甄陶、方立天、张立文、钟宇人、郑杭生、吴易风、胡乃武、周新城、赵中孚、曾宪义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学术精湛、锐意创新,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其中3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入选“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8人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10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6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55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