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录取线多少分2024年?本文将奉上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2023年在全国各省的最低分数线及位次,2024年有意报考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的高考生可以参考,看看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大概多少分能考上。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位于江苏苏州,隶属于教育部,是一所公立性质的综合类大学。目前,学校已经成功进入985、211、双一流、中央部属大学行列,入选卓越法律、卓越农林、双万计划,是拥有保研资格的大学之一。
根据考试院公布的2023年招录数据,高考100网为大家整理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在全国各省市文科及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供2024年即将高考的同学们在报考前查阅。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23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省市 | 专业组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1) | 647 | 3096 |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2) | 655 | 2269 | |
天津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2组 | 675 | 1073 | |
河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物理组 | 637 | 3975 | |
河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历史组 | 623 | 1005 | |
辽宁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物理组 | 652 | 2411 | |
辽宁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历史组 | 624 | 508 | |
上海 | 人大苏州(02) | 576 | 2962 | |
上海 | 人大苏州(01) | 571 | 3741 | |
江苏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2组(中外合作办学) | 624 | 1243 | |
江苏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3组(中外合作办学) | 649 | 5239 | |
江苏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01组 | 621 | 1508 | |
浙江 | - | 660 | 8093 | |
福建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999组 | 642 | 3010 | |
山东 | - | 634 | 8108 | |
湖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02组 | 622 | 758 | |
湖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03组 | 645 | 4475 | |
湖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202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609 | 1204 | |
湖南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第203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632 | 5295 | |
广东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203组 | 622 | 1262 | |
广东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204组 | 644 | 5617 | |
广东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102组 | 616 | 1707 | |
重庆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物理组 | 630 | 2533 | |
重庆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历史组 | 619 | 421 |
学校拥有13名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3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担任委员会顾问,罗国杰、曾宪义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2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9人担任副主任委员;15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先后有38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25位专家入选中央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成为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学校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宋涛、吴大琨、黄达、戴逸、肖前、罗国杰、黄顺基、王思治、高鸿业、卫兴华、胡钧、王传纶、周升业、陈共、周诚、严瑞珍、高铭暄、许崇德、孙国华、王作富、刘佩弦、许征帆、庄福龄、何沁、彭明、彦奇、高放、方汉奇、蓝鸿文、甘惜分、萨师煊、李占祥、赵履宽、钟契夫、李文海、吴宝康、邬沧萍、陈先达、夏甄陶、方立天、张立文、钟宇人、郑杭生、吴易风、胡乃武、周新城、赵中孚、曾宪义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学术精湛、锐意创新,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其中3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入选“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8人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10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6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55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